《聊斋》中罗祖的故事发生在密云
2025-09-15 11: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罗祖》,是以北京郊区密云为背景的。这篇故事的主人公罗祖,是山东即墨人,小时候家里很穷。按明朝的兵役制度,每个家族必须要出一名男丁去北部守长城,族里就让他去了。

罗祖当兵的地方,就在今天密云区境内的古北口、司马台一带。当兵多年之后,他成了家,娶妻生子,把家安在了石匣营。

石匣营位于密云区东北部的潮河之畔。据说在城西平地上,有块巨石如匣,因此而得名。明朝从成化十二年(1476)开始在石匣一带驻军设防。明弘治十四年(1501)修建城池,城内军民混居,有上千户人家,大小店铺商号百余家。

《聊斋》中说,由于罗祖老实厚道、忠于职守,很受驻防指挥官某守备的器重。后来这位守备升迁,调到陕西去当参将,要求罗祖跟他一起去。罗祖把他的妻子和儿子托付给了一个姓李的朋友,就去了陕西。三年之后,参将有封书信要送到北部边塞,罗祖请参将把送信的差事交给自己,顺便回去探望一下妻子和儿子。参将答应了。

罗祖回到石匣营自己的家,看到老婆和孩子都很好,感到很欣慰。无意中,他看到床下有双男人的鞋子,顿时起了疑心,但没露声色。尔后,他携妻子去见李姓朋友向他致谢:“这三年多亏你了,把我的老婆和孩子照顾得很好。”李某说:“没什么,朋友么,应该的。”随后摆酒给罗祖洗尘。饭桌上,罗祖的妻子也再三讲李某的好话。罗祖再三表示感激之情。

第二天,罗祖对妻子说:“我去给上司办公事,晚上回不来,你不用等我。”出门骑上马就走了。其实他并没有走远,而是在附近找了个地方藏了起来。

天黑以后,罗祖悄悄回了家,潜身窗外,听见老婆跟李某在床上说话。罗祖勃然大怒,抽出了腰中钢刀,一脚踹开门,站在了床前。床上两人吓坏了,跪在他跟前磕头如捣蒜。姓李的说:“你,你,你杀了我吧。”罗祖哼了一声,把刀收回了刀鞘,说:“杀了你,怕玷污了我的钢刀。事已至此,我的老婆孩子归你了,我的军籍也归你了,马匹、刀具,都归你。我走了。”说罢出门而去,从此踪迹全无。

左右邻舍把这事报了官。李某和罗妻涉嫌因奸杀人,被官府抓了去,刑讯拷打,要他交代罗祖的下落。李某只承认奸情,否认杀人,可是他的话无法验证真假。罗祖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无法结案。李某、罗妻只好长期关押,最后死在狱中。罗祖的儿子,被送回了山东原籍。

若干年后,石匣营有樵夫进山打柴,发现山洞中坐着一位道士,就把这事告诉了其他人。大伙儿就给这位道人送来些食物,他却看都不看,还表现出很反感的样子,于是大伙儿就不来打扰他了。有人认出,他就是罗祖。时间长了,洞口的蓬蒿都长成小树那么高了,有好奇的人偷偷去看,那个道人还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后来,有人在山上远远看到了这位游走的道人,想接近他,他却不见了。再去洞中察看,他还在洞中端坐,衣服上落满了尘土。又过了几天再去看他,只见他玉柱(鼻涕)下垂,已经坐化很久了。于是众人都说罗祖已经成仙,修建了罗祖庙,香火极盛。他的儿子业已成人,人们叫他小罗祖,把罗祖庙的香火钱都给了他。直到蒲松龄写《聊斋志异》的康熙年间,罗祖的后人还每年一次来密云收香火钱。

这件事蒲松龄是听沂水一个叫刘琮的人讲的。蒲松龄作为寓言把这个故事写进了《聊斋志异》。他笑道:“今世的佛家信众,不想成为圣贤,只想成为佛祖。请告诉这些人:若要立地成佛,须放下刀子去。”

《聊斋》中的罗祖史上实有其人,大名罗梦鸿(1442-1527),又作罗孟洪,号无为居士。蒲松龄笔下的罗祖真假参半。说他的原籍在山东即墨,是真的;说他自幼家贫十四岁来密云当兵,也是真的。但说西行之前托付朋友照顾妻子、回家探亲发现奸情什么的,则是演绎了。事实上,退伍后他参师访道,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创立了无为教,并在古北口司马台一带建造经堂,传法布道。罗祖,是他创立无为教后得到的俗称。他生有一儿一女,他死后他的妻子还健在。

罗梦鸿创立的无为教,亦佛亦道,却又非佛非道。信徒可以娶妻生子,与平民百姓无异,又不用念佛诵经。他编造的五部六册“经卷”,虽说是荒诞不经,却通俗易懂。所以普通士兵、下层百姓极易接受,所以很快传播开来。他的最初信徒多为戍边、运粮军丁与漕运水手以及驻军下层军官,后来逐渐扩展到太监、官员,据说连正德皇帝身边大太监张永都皈依了无为教。

罗梦鸿死于明嘉靖六年(1527)。关于他的死,清人笔记《虫鸣漫录》中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明朝正德年间,这个姓罗的虔诚奉佛,吃斋守戒,但不祝发(剃发),居家生子,无异平民,所以齐鲁之间信徒颇众。朝廷怕他招摇惑众,把他逮捕下狱了。这时候,天大旱,赤地千里,请神求雨无效。姓罗的说他能求雨,官员奏请皇帝,暂时放罗出来,让他试试。姓罗的来到海边,对着大海念念有词,没过几天,大雨如注,禾苗尽甦。老百姓纷纷为罗请命,于是罗被释放。几年之后,就因病去世了。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罗梦鸿因传教确实受到过官方的制裁,但他结识大太监张永的说法可疑。因为张永是正德年间“八虎”之一,刘瑾倒台后接替了刘瑾的权势地位。有他在,能让他的教主被捕入狱么?

罗梦鸿死后,教内发生分裂,形成多个教派,流传达三百年之久,所传区域之广,在明清时期的民间宗教中也是首屈一指。 


作者:

宗春启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