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剧目
01
京剧《颜真卿》
国家大剧院、北京京剧院
看点
颜真卿(709年-784年),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唐朝名臣、书法家。
颜真卿幼承家学,师从张旭,融会各家所长,形成其雄伟刚劲、大气磅礴的独特风格,被称为“颜体”,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合称为“颜筋柳骨”。其代表作《祭侄李文稿》,虽因悲愤挥亳而略显潦草,却将家国丧亲之痛融于笔墨,每笔都饱含力量,尽显“字如其人”的刚正风骨。
《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 岑勋撰,颜真卿书
提及他,我们大多从书法初识:或是临摹《多宝塔碑》时,惊叹其字体的浑厚端庄,见其楷书 “颜体” 刚正大气的雏形;或是品读《颜勤礼碑》时,折服于其笔势的雄健开阔,赏其书法筋骨兼备、力透纸背的神韵;亦或是凝视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时,动容于笔墨间的悲怆与刚毅,感其 “无意于佳乃佳” 的性情流露。
《祭侄文稿》唐乾元元年(758年)颜真卿撰并书
这位集翰墨风华与忠烈风骨于一身的历史人物,和他跌宕而壮烈的人生,如今被搬上了京剧舞台,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讲述了颜真卿中晚年最跌宕起伏、最见风骨的故事,生动重现了颜真卿人生的关键节点,既是对他忠肝义胆的深情致敬,也是对他书魂墨韵的舞台诠释……
新编历史京剧《颜真卿》集中了编剧蔡赴朝,唱腔设计、作曲朱绍玉,导演李卓群,视觉总监、舞美设计高广健,服装、造型设计蓝玲,灯光设计唐铭,多媒体设计张松等强大主创阵容,他们在音乐、舞美、多媒体、服装等方面将带给观众视听震撼的新感受。主演方面则集中了张建峰、窦晓璇、翟墨,马博通、裘识、王茜、张梓溪、崔冉、王中女等京剧名家。
一笔颜体雄浑筑,一出京戏展风骨。
当中唐的墨香凝于舞台的光影,
京剧《颜真卿》便将这位书法大家
在历史风云中的坚守与气节,
化作了戏迷们看得见的唱念做打。
舞美设计图
剧情介绍
认识颜真卿,多从书法始。
而本剧展示的颜真卿,则不仅是一位书坛巨擘,更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伟大的爱国者。
安史之乱,虎狼直扑长安。贪生怕死的官员或降或逃,山河危如累卵。当此国家危难之际,这位本以书法冠世的文官仗剑奋起,高举义旗,联合河北十七郡,歃血结盟,誓死平叛。挽江山于即倒,拯黎民于倒悬。
李希烈叛乱,又是他以七十五岁高龄挺身而出,孤胆入虎穴,持节斥敌酋,为朝廷抵御叛患争取到宝贵时间,而他,则在为自己亲书墓志铭后,赴汤蹈火,壮烈殉国。
剧中让人多角度认识颜真卿。他治州县、惠民利、立朝堂、斗奸孽、平叛军、洒碧血。爱恨情仇沥肝胆,慷慨悲歌昭日月。
历史记下了一位文才旷世的书法家,更应当铭记一位精忠报国的赤子忠臣。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7-21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2
话剧《哈姆雷特》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看点
《哈姆雷特》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名作,讲述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问世400多年来,拥有多种语言的无数版本与不同解读。以中译本而论,朱生豪译本(1947年出版)以诗化散文和华丽文风著称,语言流畅且富有韵律,被誉为“最通俗易懂的普及本”。此番人艺新排该剧正是以此为准,将于9月19日起,在首都剧场正式上演。
媒体见面会现场
(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回首过往,北京人艺曾在1994年、2008年、2023年排演过不同版本的《哈姆雷特》:1994年的版本中,哈姆雷特由濮存昕饰演,陈小艺、徐帆、梁冠华等人分饰重要角色;2008年上演的是北京人艺与日本四季剧团合作排演的版本,由王斑、徐昂、程莉莎、龚丽君、史兰芽等人领衔主演。该版本是北京人艺历史上首次与国外剧团合作的大型话剧项目,融合了中日两国的表演艺术特色。
媒体见面会现场
(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2023年北京人艺孵化了小剧场版本的《哈姆雷特》,今年6月还在实验剧场上演。这一版脱胎于北京人艺2022年度青年演员艺术考核优秀作品,由魏嘉诚与张晔子共同表演的《哈姆雷特》片段,以独特的创意和表现力打动了现场评委,最终孵化出这部小剧场作品。此次新排大剧场版本的《哈姆雷特》,集结了郑云龙、陆璐等一众人艺青年演员,高颜值、正青春、有激情是他们的标签,而守匠心、求创新、重表达则是他们的追求。
媒体见面会现场
(摄影:李春光、王小宁)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1日
地点:首都剧场
03
话剧《北上》
杭州话剧艺术中心
看点
大型话剧《北上》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是杭州首部以运河为背景的大型话剧。
本剧通过一位意大利人小波罗由南向北走完运河的心愿拉开全剧的帷幕,以“古今交织”的叙事线索,演绎由浙江杭州至北京通州、绵延运河两端的人间世情,讲述一段跨越百年的运河史诗。以小窗口见大世界,交融中西文化,巧妙地以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展现一条横亘千年的运河图景和一个民族的荣辱史。
本次大型话剧《北上》作为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高校展演月”作品之一入京,将为年轻观众展现多样化的舞台艺术魅力,也为本次展演画上圆满的句号。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0日
地点:国家话剧院剧场
04
话剧《寻找“王成”》
沈阳话剧团
看点
话剧《寻找“王成”》讲述了一位质朴无华的抗美援朝退伍兵,用尽一生把纪念战友和传承英雄精神当作己任、把光环荣誉留给战友英灵的精神气度和现实作为。
“王成”作为英雄精神的共同指称,既是国家记忆,亦是个体记忆。主人公李永胜从战场归来念念不忘战友情,拼尽所有纪念战友,传承“王成精神”,担负起个体记忆向国家记忆的深刻转化。归国的战友及其家人和乡里乡亲则用尽一生探寻和守护他的精神世界,最终同李永胜一起完成从寻找某个“王成”到寻找“王成精神”的总体质的升华。
话剧《寻找“王成”》要寻找的既是战场上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英雄气概,亦是“来自平凡的英雄”和“平凡造就的伟大”。
话剧《寻找“王成”》,让英雄的城市唱响英雄赞歌!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0日
地点:北京保利剧院
05
昆曲《奇双会》
北方昆曲剧院
看点
新任陕西褒城县令赵宠,下乡劝农未归,其新婚夫人李桂枝夜闻监内传来哭声,故命开监加以询问,不料这个犯人竟是父亲李奇。
李奇素以贩马为业,其后妻杨氏与人私通,趁李奇外出经商,把前妻子女——保童和桂枝逐出。李奇回家不见子女,拷问侍女春华,春华自尽,杨氏便串通奸夫诬告,李奇被冤入狱,并判死刑。
桂枝问明冤情,等赵宠回衙,实言相告,赵宠替桂枝写状,又教她向新任巡按申诉。巡按见是桂枝,急忙拉入后衙,赵宠闻讯闯进辕门,也被拉到后衙,方知巡按大人乃是桂枝之弟保童。
保童提李奇得审,当堂剖明冤情,一家人重得团聚。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7日
地点:国家大剧院
06
京剧《红鬃烈马》
王珮瑜、田慧等
看点
王珮瑜,著名京剧演员,余派老生。她师从王思及、朱秉谦、谭元寿、李锡祥、张学津等名师,演唱古朴隽永,扮相俊秀儒雅,唱念做表皆具大家风范,年少成名,现今是京剧界的中坚力量。
王珮瑜
《红鬃烈马》讲述的是王宝钏和薛平贵的爱情故事。相府千金之女王宝钏因与平贵相爱,与父亲王允三击掌后,随薛平贵到寒窑居住。薛平贵征西投军,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后薛平贵归家与王宝钏在武家坡相见。夫妻分离十八年,容颜难辨,不敢贸然相认,薛平贵遂在武家坡前试宝钏心意未变,夫妻团聚。薛平贵与王允、魏虎讨算十八年的军粮,后王允篡位,平贵得到西凉之妻代战公主帮助,攻破长安自立为帝,贬杀王允、魏虎,封赏王宝钏、代战公主等人。
大登殿 王珮瑜 饰 薛平贵
大登殿 田慧 饰 王宝钏
武家坡 王珮瑜 饰 薛平贵
武家坡 田慧 饰 王宝钏
扫码购票
时间:9月20日
地点:北京艺术中心
07
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
看点
江苏常州市滑稽剧团于1937年建团,曾获得过全国、全省各类大奖和荣誉70余项,形成了“说唱并重、悲喜交融”的艺术风格。
全剧以农民陈奂生的生命经历为主轴,书写了农民在时代变迁中,为土地、为生存、为吃饭问题所经历的挣扎与煎熬,面对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蜕变,喜剧、错位和无奈交织。
陈奂生一家关于“吃饭”的欢笑和泪水,经验和教训,正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农民以及社会历史进程的缩影。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9-20日
地点: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场
08
京剧《小兵张嘎》
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
看点
京剧《小兵张嘎》是河北省京剧艺术研究院打造的“少年英雄”三部曲的第三部,改编自著名作家徐光耀同名小说,由著名编剧刘宇宸担纲编剧,一级导演张曼君任总导演,李慧琴任导演。
该剧以1943年冀中平原白洋淀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为背景,讲述了13岁男孩张嘎成长为八路军战士的故事,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
该剧展现京剧艺术特色的同时,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并巧妙的加入快板这一曲艺形式。舞台呈现以卡通式为主,采用儿童剧的手法,突出人物个性,诙谐幽默不失童趣,既合乎儿童生活情景,又符合当代的审美情趣。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8-19日
地点:天桥剧场
09
黄梅戏《太阳山上》
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看点
黄梅戏《太阳山上》改编自皖籍作家季宇的中篇小说《最后的电波》,生动描述了抗战时期,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电报局报务员李安本,被中国共产党坚定的革命信念、必胜的抗日决心以及新四军战士们的铁血情怀深深打动,最终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的故事。
不同于传统主旋律作品中“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李安本从贪生怕死、自私自利到舍己为人、投身革命的精神蜕变,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和共产党人的人民性、革命性和先进性,艺术再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烽火岁月,热情讴歌了一曲英勇壮烈的革命诗篇。
《太阳山上》虽然是红色现代戏,但唱念做打等表演方式都在向传统黄梅戏回归。观众不仅能听到阴司腔、烟袋调等老腔老调,还能欣赏到“抢背”等传统戏曲表演中的“绝活”。该剧通过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精准的人物塑造、巧妙的戏剧情境及剧种的特性,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底层小人物”呈现在观众面前。
扫码购票
时间:9月16-17日
地点:中央歌剧院剧场
10
陇剧《大河东流》
甘肃省陇剧院
看点
陇剧原名陇东道情,是甘肃省独有传统戏曲艺术,也是甘肃省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汉代的道情说唱,唐宋时期由宫廷走向民间。扎根于陇东的渔鼓道情,逐渐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营养,增加二股弦等乐器,衍化为皮影唱腔音乐。1958年搬上舞台,1959年正式命名为陇剧。
陇剧《大河东流》讲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烽火连天的抗战背景下,兰州刘王两家筏客栈在民族危亡之际,在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的引导下,主人公朱槐花和王宝山以民族大义为重,摒弃个人恩怨,共同携手组织筏客队向抗日前线运送物资,演绎了一段尘封在历史深处,却又惊天动地的“羊皮筏子赛军舰”的传奇故事。
通过小人物的“大情怀”,深刻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展现了黄河儿女团结御侮、百折不挠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扫码购票
地点:长安大戏院
9月17日
9月18日
来源 | 北京文艺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