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即将进入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发期。为有效遏制病虫害扩散,延庆区园林绿化局积极行动,依托精细化监测、科学化治理与全民化参与三大路径,扎实推进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坚决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9月16日,在张山营镇玉皇庙村附近,一架无人机平稳地在林地上空盘旋,透过搭载的高倍变焦镜头和热成像传感器,可清晰捕捉树冠顶部美国白蛾虫网及幼虫活动迹象。据操作人员介绍,一旦发现疑似网幕或幼虫聚集,无人机将多角度拍摄并实时回传数据,为地面团队提供精准定位。
据介绍,美国白蛾主要危害白蜡、复叶槭、桑树、榆树、杨树等树种,其幼虫又称“秋幕毛虫”。1-4龄毛虫把树叶当作寄主吐丝结网,在网内群居取食;4龄后破网的幼虫食量激增,扩散迅速,严重时可在短期内将整片树叶啃食成网幕状或仅剩叶脉,导致树木长势衰弱甚至死亡,生态危害极大。
作为美国白蛾非疫区,延庆区高度重视防控工作,坚持“人工+物理+技术”综合防治。今年,创新引入无人机巡查系统,开展高空立体监测,尤其针对高大林木、密集林区和人工巡查难以触及的盲区,实现高效率、无死角巡查。与此同时,整合专业防治队伍、社会化组织及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对全区80个监测点和总长500余公里的20条踏查线路实施全覆盖网格巡查,做到即发现即处理。在化蛹期推广使用绑草把、裹带毛胶带、瓦楞纸诱集等方法,收集美国白蛾化蛹,提升防控实效。
此外,区园林绿化局还积极对接各乡镇和有林单位,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保障;依托京津冀专家联席机制,及时开展虫情会商与预警研判,为精准防治提供依据。
“我们将持续发力,提升‘人防+物防+技防’水平,加强虫情监测、充实应急防控储备、健全应急响应机制,坚决守住‘防扩散、防成灾、防扰民’底线,守护地区生态安全。”区林业保护站副站长赵宇说。
在推动社会参与方面,区园林绿化局通过政务媒体与社会宣传平台联动,线上线下广泛传播防控知识、普及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增强公众认知度和参与意识。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如在树木、绿化带或自家绿植上发现疑似美国白蛾的幼虫或危害症状,可以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的“拍照识虫”小程序,拍摄照片并上传,系统将自动识别并积极上报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