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联动,跑出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建设“加速度”。多方协同,书写沙河高教园区域融合发展“新篇章”。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F区项目奠基活动举行。活动现场,学校、企业和政府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时刻。在奠基仪式的欢呼与掌声背后,有一支默默奋战多年的团队——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他们面对制约项目拿地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历时数年打破僵局、疏通梗阻,推动这片沉寂多年的土地焕发新生,获评昌平区2025年7月“快干之星”。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农业机械试验站(以下简称农机试验站)的设立可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我国农机装备研发验证的重要基地。随着沙河高教园区的规划推进,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新校区拟选址于此,农机试验站需整体搬迁。尽管2008年已签署搬迁协议,但因规划调整和政策变动,尤其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减量发展”要求,原方案不得不暂停实施,地块开发陷入长期停滞。
为了解决该地块历史遗留问题,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正式成立,他们从各个环节入手,多次到国管局、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协调沟通,组织召开年度四方联席会,统筹解决工作推进中各项重难点问题,同时积极与市规自委、市财政局争取市级资金支持,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持续不断地协调、沟通、推进,这件事可能还在纸上谈兵。”一位参与会谈的企业领导这样评价。
国有农用地交易在昌平区缺乏先例。为此,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搜集全市及周边地区的案例,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昌平区综合地价标准,多次征求行业专家和企业意见,最终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补偿方案。去年年底,昌平区与农机院顺利签订征收补偿协议,不仅解决了该地块的补偿问题,也为其他区域的国有农用地征收提供了重要范本。
为加快地块规划建设进度,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采取“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的方式,同步推进土地变更与规划审批,提前介入土地调查和核查。目前,北师大、北邮已陆续取得“多规合一”初审意见、选址意见书等前期手续,两校在地块上的多个建设项目已顺利提上日程,预计将在2025年内全面开工。
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始终坚持搭建交流渠道、打通执行堵点,凭借专业的工作能力和耐心的工作态度,将存在了十余年的难题一步步化解,转化为可实施、可推进、可落地的现实方案。
如今,随着北师大昌平校园F区项目的正式启动,这片承载过新中国农机科研梦想的土地,也将融入时代新篇,蜕变为孕育人才、开创未来的教育新高地。北京农机试验站地块腾退团队的使命仍在继续,他们所践行的工作方法与精神,正持续为这片土地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而坚实的“攻坚力量”。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 邵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