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承夏令创新硕果 启科学探索新篇”——2025年北京市中小学“科学节”在北京市第十七中学百子湾校区举行。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作为承办校之一,相关AI教育应用成果亮相“科学节”。学校在“科学节”上被认定为北京市朝阳区首批雏鹰培养基地。
“学生变身校园智慧的小主人,既培养了学生责任感,又提升了学生的创造力,使校园真正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校长郑丹娜在论坛分享中表示,“在高校专家的带领下,学校和十七中姊妹校共同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我们把AI教育和学校‘全接纳 慢引导’的育人理念相结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形成了‘三融驱动 四位一体’的小学人工智能核心素养培养范式。”
智能文具箱、悄悄话机器人、积分识别器、智能跳绳计数器……活动现场,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科创社团学生在创意市集区域热情讲解AI创意成果,有趣的设计吸引到场专家与各校学生驻足体验。
分论坛上,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富爽老师以“生命涵育视角下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题,介绍学校将AI课程纳入教学体系,构建“感知自我—理解AI—创造应用”渐进路径,形成“通识普及—兴趣拓展—创新领航”三级金字塔课程体系,让不同基础学生都能在AI学习中成长。
垂杨柳中心小学金都分校主任谢冰分享了学校AI教育培养模式。学校以“三融”为理念核心,即把人工智能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数智校园建设深度融合,让学生的AI项目不只是“虚拟作品”,而是能真正解决校园问题、反哺校园建设;“四位一体”的落地路径涵盖课程、实验室、数智校园、评价四大板块,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
据悉,学校还围绕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AI六大核心途径,设计了贯通小学全学段的项目式课程。(1~6年级课程介绍)课程打破学科壁垒,语文负责成果报告撰写,美术设计项目外观,体育结合运动数据采集,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避免AI教育“精英化”。
在“数智校园搭场景”方面,学校提出“校园问题即课题,学生成果反哺校园”。学生设计的“智慧跳绳计数器”,把跳绳次数换算成积分。这些项目最终嵌入校园平台,孩子能直观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效。学校还构建了“CASTKH AI核心素养评价模型”,从健康、意识、知识、技能、思维、创造力六个维度综合评估,助力学生个性发展。
谢冰介绍,学校90%以上参与人工智能课程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小型AI项目,8个项目获国家级、市级科创奖。AI课程成了“双减”和“科学教育加法”的抓手,教师团队编写教材2本、发表论文3篇,2位教师成长为区级骨干教师,4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全国400多位教师。
“此次参与科学节活动,不仅是学校AI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彰显了学校以科技赋能育人、以协作推动发展的教育追求。”校长郑丹娜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AI教育实践,为学生搭建更优质的科创成长平台。
(通讯员:夏爽;学校供图;编辑:智雨荷;复审:常悦;核发: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