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热青春“践”初心,北工大人在路上!
2025-09-29 10:44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教育,是春风化雨

是知行合一的实践

它不仅存在于窗明几净的课堂中

更扎根于广阔而深厚的大地之上


北京工业大学

着力构建“3+3+N”实践育人体系

将实践“小课堂”融入思政“大课堂”

有机嵌入“大思政”工作体系与“三全育人”格局之中

引导学生立足北京、服务首都、胸怀天下

重点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带领广大青年

在实践熔炉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七年来,学校持续打造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品牌实践项目

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脉

以实践行动锤炼过硬本领

2025年暑期

共有90支实践团队、千余名师生踏上征程

他们深入乡村、学校、社区、

革命旧址与绿水青山之间

投身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红色传承、

民生服务、生态环保与文化保护六大领域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以青春书写时代答卷

和工小V一起来了解吧~

一、乡村振兴类

实践团队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

深入乡村一线

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产业升级为核心路径

全方位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为乡村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敦行制远”实践团队


实践团秉持“科技助农,接力振兴”的理念

深入甘肃南咀村

通过帮助升级现代化助农工具、

推广绿色生物炭技术等务实举措

着力破解农业生产中的现实痛点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计算机学院

“躬身田野,科创助农”实践团队


团队紧扣“学生科创赋能乡村智慧建设”主题

赴北章客村开展实地调研与勘察

以智能设备提升乡村智慧化水平

通过推动科创产品落地应用与开展AI科普宣讲

积极促进高校科技力量服务乡村振兴

为乡村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计算机学院

“青聚桃源・直播振兴”实践团队


实践团赴平谷新立村开展帮扶工作

助力当地桃产业发展

通过搭建直播平台、培训村民电商技能等务实举措

在实践中有效拓宽销售渠道

为乡村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赴怀柔桥梓镇”实践团队


实践团深入北京市怀柔区桥梓镇上王峪村

立足乡镇发展实际

紧密结合当地资源禀赋

聚焦农文旅深度融合与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等关键议题

着力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助推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共进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乡村振兴・青春筑梦”实践团队


 “青春赋能乡村,筑梦振兴之路”

 团队结合专业优势

搭建高校与乡村合作桥梁

 在实践中探索科技助农路径

 提升青年社会责任感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社会学院

“乡村振兴”实践团队


 实践团赴往北京市平谷区大华山镇大华山村

坚持 “党建引领治理,调研赋能振兴”
以案例对比、理论比较为路径
开展实地走访、撰写专题报告
在实践中优化治理模式

助力首都乡村社会建设


艺术与设计学院

“红韵宋庄”实践团队


 实践团前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村

用“科技赋能文化,艺术点亮乡村”

 以数实融合、艺术创新为路径

 开发数字文创、打造沉浸式体验

 在实践中活化红色资源

点亮乡村文旅发展

二、科教兴国类

实践团队紧密围绕“科教兴国”战略

聚焦人工智能、低碳技术、

医工融合、科研攻关等前沿领域

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青智科创”实践团队


实践团秉持“智创低碳,赋美生态”的理念

前往首钢生态公司开展科研实践

研发固废处理智能系统

通过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

有效推动了节能减排进程

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


计算机学院

“井冈新声”实践团队


 实践团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

 运用AI技术修复井冈山革命人物图像

并进行动态化呈现

 通过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创新发展

 创新教育传播模式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医工先锋·智创未来”实践团队


 实践团牢记“医工融合,赋能健康” 的初心

 联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前沿学习

科研合作与基层义诊

 聚焦医工交叉创新

在实践中破解医疗技术瓶颈

 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培育复合型创新人才

三、红色传承类

实践团队

以“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品牌项目为主线

赴邯郸、北京等多地红色教育基地

开展深度研学实践

融合科技赋能、文化浸润与教育创新等多维路径

推动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实践团队


实践团队以“红色文化传承+科技乡村振兴”双核驱动

走进邯郸高新技术企业

通过研学实践、科技赋能与校地联动相结合

为古北口镇文旅升级与人才振兴

注入青春智慧、提供青年方案

在实践中

推动优秀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与乡土发展深度融合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实践团队


实践团赴河北省邯郸市

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通过仪式教育、实地体验和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

在实践探寻中深植文化精神根脉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入青春活力与青年担当


计算机学院

“青烽薪传”实践团队


实践团走进磨坊南里社区

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主题宣讲、抗战课本剧排演等丰富形式

引导居民与青年在沉浸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实践团队


实践团赴河北省邯郸市

参访当地高新技术企业

在实践中切身感受科技创新的蓬勃动力

与历史发展的坚实步伐

深入红色教育基地

从中汲取精神滋养与奋进力量

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

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


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赓续红色血脉 永葆初心使命”实践团队


实践团深入挖掘邯郸红色资源

通过遗址实地研学、实践沉浸浸润、

精神引领铸魂三大路径

引导青年一代深刻传承革命精神

厚植家国情怀,勇担时代使命

在新的征程上贡献青春力量


外国语学院

“青心国家,强国有我”实践团队


实践团队赴军事博物馆开展沉浸式研学

通过系统性梳理

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深刻体悟其中蕴含的科技自强与牺牲奉献精神

团队成员在英雄事迹的感召下展开主题研讨

将震撼与感动沉淀为理性认知与前进动力

以青春奋斗践行革命精神的时代传承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科创先锋·逐梦青年”实践团队


团队深入科研机构

感悟和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科学家精神

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攻关

助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

四、民生服务类

实践团队聚焦“一老一小”、弱势群体帮扶、

社区服务等民生关切

以青春实践

展现高校青年的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青砺基层”实践团队


实践团前往丰台区北宫镇

协助基层政务工作

通过优化调研流程、提出改进建议

切实破解政务服务中的痛点与难点

在实践中锤炼能力、贡献智慧

助力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计算机学院

“晴禾”实践团队


 实践团走访焦房山檀木港村

 开展适老教学、搭建数据台账、

组织爱心助学等活动

 在实践中弥合数字鸿沟

助力改善基层乡村环境

有效提升治理效能


计算机学院

“信息服务”实践团队


 实践团秉持“科技赋能基层 温暖红色乡村”的理念

积极协助基层治理与帮扶工作

在十渡镇马安村深入开展支部共建活动

推进信息化智能教学

实施“一对一”精准助学

在实践中努力破解数字鸿沟难题

持续传递技术关怀与温暖力量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青助语润”实践团队


实践团充分发挥环境专业优势

以专业知识关爱弱势群体

面向孤独症儿童开展主题科普宣讲、

微景观生态瓶制作等系列活动

通过专业化的实践互动

努力打破认知壁垒

助力特殊儿童提升社交能力与自我认知水平

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基层的使命担当


数学统计学与力学学院

“青砺基层”实践团队


“双减护童心,素质育新人”

实践团重点聚焦暑期托管服务

在丰台区创新开展“科学+人文”融合素质课程

通过丰富多样的课程实践

着力破解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看护难题

助力青少年拓宽视野、全面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

“青耘志愿”实践团队


为助农解困、服务乡村发展

实践团赴吉林德兴村开展走访调研

聚焦农产品滞销与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

针对性设计电商助销方案并积极对接优质支教资源

通过务实举措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为东北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艺术设计学院

“童心智护”实践团队


为守护儿童心理健康

实践团走进北京儿童医院

参与研发AI辅助筛查设备并投身一线帮扶工作

通过科技与实践相结合

助力破解儿童心理诊疗难题

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贡献专业力量


艺术设计学院

“助老扶青”实践团队


 实践团秉持“跨代互助,温暖基层治理”的初心

成功搭建“一按来帮你”AI互助平台

有效链接活力老人与青年群体资源

通过创新性实践

着力破解老龄化社会与青年成长中的现实难题

为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与效能注入新动力

五、生态环保类

实践团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从推行垃圾分类、推广绿色技术、

培育生态产业等多个维度发力

以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科技助绿·焕新乡村”实践团队


为助力绿色可持续发展

实践团走进庙城镇

秉持“科技助绿,焕新乡村”的理念

深入调研环境现状

积极推广环保材料与新能源应用

通过务实创新的实践举措

着力破解生态治理难题

为乡村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绿盾解码”实践团队


怀揣“智护生态,促进绿色减排”的初心

实践团聚焦朝阳区垃圾分类工作

深入调研现状

试点推广智能分类设备与创新激励机制

通过扎实的实践探索

不断完善碳核算体系

为“无废城市”建设注入青年智慧与力量


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

“一路生花”实践团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实践团先后走访

北京密云、湖北丹江口、福建沙县三地

深入调研生态保护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系统总结县域绿色发展经验

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

“碳索阡陌”实践团队


为践行“产碳融合,绿色振兴乡村”的理念

实践团走进浙江干览镇

深入调研农渔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设计多产业协同与低碳化实施方案

通过创新实践探索绿色转型路径

助力“双碳”目标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协同推进

六、文化保护类

实践团队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活化与创新

深入北京传统村落、历史街区及非遗项目一线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与传播手段

积极推动文化遗产的当代转化与可持续发展

为文化赓续注入新活力


建筑工程学院

“红色赋能·古韵新生”实践团队


实践团聚焦北京传统村落保护

以水峪村为典型案例开展实地调研与深度考察

团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科学评估建筑风貌与文化脉络

针对性调研并提出古村落修缮与活化方案

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传承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

“红韵京城”实践团队


“AI焕红轴,活态传文脉”

实践团聚焦北京中轴线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开发智能文旅工具并积极参与文化市集展示

通过创新实践拓宽文化传播路径

助力历史遗产活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蓬勃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

“先农途纪”实践团队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团深度聚焦先农坛文化保护与推广

运用AIGC技术实现历史场景数字化复原

并开发沉浸式交互体验功能

通过创新实践有效活化文化遗产

助力传统农耕文明在新时代的传播与传承

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

社会实践活动

为青年学生搭建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

持续引领广大青年学子

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深切体悟

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气象与生动实践

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贡献北工大智慧和力量

来源:校团委

排版:韦肖葳、古雨

编辑:吕洋、韦肖葳

审核:钟嶷盛、黄荟宇

版权声明:工小V原创不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

北京工业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