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五小打造“秋日融合课” 实现育德启智同频共振
2025-10-02 19: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丰收成果展示、沉浸式实践课堂、趣味农耕游戏……近日,北京市怀柔区第五小学郭家坞校区的校园里热闹非凡,一场以“童心秋韵・学科融合”为主题的秋季跨学科成果展示活动开启。学生们在果实展台前驻足观赏、在劳动实践中亲身体验、在创意作品前绽放笑容。

本次活动结合校区秋季的时令特点与农村资源优势,以“秋”为纽带打破学科壁垒,将知识与生活、自然紧密联结,引导学生在沉浸式实践中感知秋天,实现“育德”与“启智”的双重目标。郭家坞校区教导主任徐景龙表示:“学科融合旨在引导孩子以‘整体视角’理解世界,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联动,真正实现‘学懂、会用’。这一理念为活动的开展指明了育人方向。”

活动现场划分了秋日果实展台、家庭农业劳动、绘画及创意叶子作品三大特色展区,为同学们提供了探索秋意、展示成果的平台。在秋日果实展台,新鲜的核桃、圆滚滚的栗子、红彤彤的大枣以及形态各异的南瓜整齐陈列,每一份果实都凝聚着同学与家人共同劳作的汗水。同学们围在展台前,有的认真观察果实的形态与纹理,回顾课堂所学;有的则好奇地向老师和同学询问果实的生长周期与培育方法,在触摸与交流中,亲身体验秋天丰收的喜悦,也将生物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场景紧密联系。

此外,各学科知识与秋日场景的巧妙结合,以及一系列富有农耕趣味的互动游戏,共同打造了一堂生动的“户外课堂”。在“语文+美育”课堂中,学生们在秋意中品读“霜叶红于二月花”“稻花香里说丰年”等经典诗句,结合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亲身的劳动体验,书写秋日随笔。他们用文字记录秋景之美,抒发劳动感悟,提升了语言表达与审美能力。而在“数学+劳动”环节,师生们走进校园周边的农田,实地统计玉米、花生等作物的产量,并用尺子测量果实直径,将课堂所学的抽象数字与计量单位,转化为解决秋收问题的实用技能。

趣味农耕游戏环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各年级结合年龄特点设计了专属任务:一年级的“豆子大冲关”中,同学们专注地将红豆、绿豆和黄豆进行分类,在趣味比拼中锻炼手眼协调与分类能力;二年级的“脱粒小达人”环节,大家认真地剥花生、为玉米脱粒,在一捏一剥的指尖劳作中体会粮食收获的艰辛;三年级的“作物丰收连连看”中,同学们默契配合,穿辣椒串、削葫芦条,在协作中学习农产品加工方法;四、五年级共同开展“秋收运粮忙”,大家灵活穿越障碍赛道,运送“果实”,在运动中融入策略思考;六年级的“美味单词”大冲关”则将英语单词认读与障碍跑巧妙结合,孩子们一边闯关一边大声朗读“apple”“grape”等单词,真正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体能锻炼的双重目标。

“这次活动让知识跃出了课本,让我们在玩中学,在做中悟。”四年级学生李沐瑶兴奋地说,“我以前总觉得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是两回事,现在才发现,语文课上的诗句能如此贴切地印证于眼前的秋色,数学里的测量方法真的能帮农民伯伯测算收成。这样的学习真是太有意思了!”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而是家校协同的‘协奏曲’。”校长杨宝明表示,此次跨学科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更通过亲子农耕、家校共育成果展示等环节,引导他们理解父母辛劳、传承孝敬美德,实现了“育德”与“启智”的同频共振。未来,学校将持续探索跨学科教育新路径,让孩子们在自然观察、劳动实践与创意表达中收获知识、涵养品格、茁壮成长!

(采写:邓丽 通讯员 喻丽华 彭丽华;学校供图;编辑:娄雪;复审:郝彬;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