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银杏叶渐次变黄
当清晨的图书馆前排起长队
秋季学期的校园里
似乎每个人都被推着踏上了“赛道”——
有人抱着厚厚的材料穿梭在保研面试的路上
有人把考研真题堆成了小山
有人西装革履赶场秋招
空气里好像飘着 “必须赶在秋天有结果” 的紧迫感
让你忍不住盯着别人的进度
慌了自己的脚步
你不必在 “别人的进度条” 里追赶标准答案
有人参加多种社团活动
也有人在图书馆慢慢啃完一本厚书
有人擅长在人群中发光
也有人享受独处时的安静丰盈
……
青春从不是单行道上的竞速赛
而是无数条小径组成的旷野
你可以奔跑,可以漫步
甚至可以暂时停下来看看云
那些让你辗转难眠的焦虑
不过是对“变得更好”的期待在轻轻叩门
那些为未来忐忑的夜晚、为选择犹豫的瞬间
都是青春在帮你慢慢找到自己的节奏
优秀从来不止一种答案
你为毕业实验熬红的眼睛
你在食堂挖掘出的独家美食
你在宿舍楼下反复练习攀爬车的身影……
不必急着把人生过成“满分答卷”
这些让你心跳加速的瞬间
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滚烫青春
闪耀红会的佳妮
“当一颗星星,为自己发光,也希望能成为别人的星星,照亮大家前行的道路”
加入红十字会后,我终于清晰了自己的梦想——像一颗星星那样,既要为自己发光,更要努力成为能照亮他人前行之路的光。这份信念,是在红会一次次实践中慢慢扎根、愈发坚定的。在红会的日子里,我参与了许多温暖的活动:爱心捐衣、走进敬老院,还有作为志愿者参与北京马拉松、台胞夏令营、印度尼西亚汉语教学等活动……这些点滴积累的温暖与力量,最终化作了我带队回到家乡贵州、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定底气。
正是这份对红会的热爱,推着我在各方面不断成长:能力得到了锻炼,更在一次次挑战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路上的蜕变与成长,也让我这颗“星星”渐渐变得明亮。未来,我会继续坚守这份热爱,也相信每一个心怀热忱的人,都能活成璀璨的星光,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在军队中蜕变的银珠
“两年的军旅生涯,为我的青春涂上了一层最坚毅、最厚重的底色。”
两年的军旅生涯,为我的青春涂上了一层最坚毅、最厚重的底色。从一名普通的地方大学生到一名合格的解放军战士,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有过凌晨紧急集合时的狼狈,有过体能极限时的崩溃,也有过思乡情切时的泪水,更有过面对严苛标准时的手足无措。然而,正是这些曾经让我倍感煎熬的瞬间,如今都化作了记忆里熠熠生辉的勋章,记录着我脱胎换骨的“成长印记”。军营的生活,是绝对的直线加方块。清晨六点的哨声是铁律,深夜十二点的灯光是常态。密集的技能训练、严酷的体能考验、一丝不苟的内务要求……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求绝对的专注与投入,容不得半点松懈。苦涩与温暖并存的军旅记忆,是我未来人生路上最宝贵的行囊。它让我确信:只要每一次选择都无愧于心,每一次挑战都倾尽全力,那么,无论身在何方,都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无怨无悔的青春画卷。

康复科普的“温暖译者”子璇
“运动康复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能切实帮助他人的‘宝库’”
加入运动康复宣讲团是我北体生活珍贵的起点。作为2024级运动康复专业本科生,在团队里,我把课堂知识转化为科普力量,和伙伴们一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给大家讲康复的门道。这段经历让我明白,运动康复不只是书本上的理论,更是能切实帮助他人的“宝库”。北体的氛围推着我把专业热爱变成行动,让我知道自己学的东西,能给身边人带来温暖和改变。北体是片充满热爱的土壤,这里有对运动的执着,更有对健康的担当。在宣讲团的日子,让我深深爱上了这种“用专业发光”的感觉,也更懂北体教会我们的——把热爱融入责任,为更多人送去健康的可能。愿我们都能在北体,带着对专业的热忱,继续奔赴热爱,成为点亮他人生活的光!

校史馆的记忆使者文倩
“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让我深刻触摸到校史的荣光岁月”
对我而言,校史馆是一个承载着独特记忆与情感的地方。在这里,每一次驻足,都让我深刻触摸到校史的荣光岁月;每一次讲解,更赋予我传承北体精神的神圣使命。最珍贵的“奇遇”,是每逢校庆与老校友重逢的时刻。听着他们讲述当年的热血与奋斗,那些泛黄照片背后的故事仿佛瞬间变得鲜活。他们的讲述,让我深感北体岁月无声的沉淀和学子精神跨越时空的联结。校史馆,不仅是历史的陈列馆,更是一代代北体人精神火炬传递的驿站。

跃动的青汇向阳实践团
“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乡村体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今年夏天,我作为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青汇向阳”暑期社会实践团的一员,跟着团队一起走进了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妙峰山民族学校。这五天的实践经历,不仅是我响应时代号召的一次行动,更成了我心里一段特别珍贵的记忆。这次实践的主题是“运动强体魄,红旅筑精魂”,我们围绕“传统体育焕新、现代体育赋能、科学健康管理、家国情怀熔铸”这四大主线,准备了好多有意思的活动。每天和孩子们相处,我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运动的好奇与热情。这五天里,我不再只是“学习知识的学生”,更成了“传递运动力量的实践者”。我看着孩子们在运动中慢慢打开自己,身体素质在一次次活动中得到锻炼,家国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中扎根,突然就懂了“助力乡村体育振兴”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跑过的每一段路,是我们教给他们的每一个运动技巧,是我们一起种下的每一颗“爱运动、爱祖国”的种子。未来我也想继续带着这份收获,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乡村体育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与助管工作的暖心靖靖
”让我将心底对新闻传播的热爱,落到了真实可触的实践里“
研一期间非常荣幸能进入校党委宣传部担任学生助管——这份工作,于我而言远不只“协助事务”那么简单,更像是让我将心底对新闻传播的热爱,落到了真实可触的实践里。
从本科接触新闻传播专业起,我就一直盼着能有机会走进宣传一线:想亲手参与信息的筛选与传递,想感受文字、影像如何搭建起学校与师生间的桥梁,更想在专业领域的实践中,把书本里的理论变成实实在在的能力。而宣传部的助管工作,恰好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更让我感念的是,宣传部的老师们给予我的远超工作范畴的关怀与教导。他们不仅以极高的专业素养引领我前行,更以家人般的温暖包容我、鼓励我。此外,我也认识了一群既可爱又厉害的记者团“小朋友”——和大家一起为了一篇推文熬夜修改,一起为了一次宣传活动出谋划策,看着彼此在专业上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心里满是温暖。真心祝愿大家都越来越好!

认真实验的小麻
“我们不仅是在收集数据,更是在探索如何真实地帮助人们对抗疲劳”
作为疲劳干预实验的主试,整个过程让我感触颇深。最核心的感受是身兼观察者与守护者的双重身份。一方面,我需要高度专注和严谨,严格按照实验流程操作仪器、记录数据、监控各项生理参数和行为指标变动,确保干预实施的精确性和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每一步操作都关乎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压力与责任并存。另一方面,近距离观察被试者在疲劳状态下的真实反应,以及接受干预后的变化过程,让我真切体会到“疲劳”不仅是数据点,更是个体实实在在的身体与心理负荷。这份经历加深了我对科研严谨性与人文关怀并重的理解——我们不仅是在收集数据,更是在探索如何真实地帮助人们对抗疲劳,哪怕只是前进一小步。实验室内严肃的科学探索,终究服务于实验室外具体的人。

篮球场上的逐梦露露
“在篮球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篮球的世界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芒。从初中第一次触碰到篮球的那一刻,我的世界就多了一种炽热的色彩。每天放学后,操场上总能看见我笨拙却执着的身影。汗水湿透了衣衫,双手磨出了茧子,但只要篮球在我手中,我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篮球陪我度过了无数个日夜。训练场上,我一次次重复着枯燥的基本功练习,只为让每一个动作都更加精准;比赛中,我拼尽全力去争夺每一个球权,感受着团队协作带来的热血沸腾。研一那年,我们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了首都高校篮球冠军。捧起奖杯的那一刻,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作了最甜的果实。我知道,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褒奖。篮球对我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是我的青春,我的热爱,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衷心祝福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心中的那颗星星,勇敢地追逐,直到在自己的舞台上闪闪发光。就像我在篮球场上一样,用热爱书写属于自己的故事,让生命因热爱而熠熠生辉。

“光影记录者”小张
“幸福地拍遍了整个校园与自己的生活,现在决定要一直拍下去”
如果让我现在和大一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很多时候改变生活的其实是巧合,因此不必过于纠结当下的选择,只要选择之后坚持就好。”我上大学前从没接触过摄影,只是出于对文字的喜爱加入了记者团,结果在那里拿起了相机就再也没放下,幸福地拍遍了整个校园与自己的生活,现在决定要一直拍下去;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很害怕孤独的感觉,拼命想要寻找能够接纳自己的群体,或是把自己埋入拥挤的日程中,不去在意压抑的情绪;而现在我已经学会高质量地独处,能够从容地一个人看电影、读书和摄影。更重要的是,我有幸识得了一群温暖的朋友,有他们在我就不必独自消化难过的时刻,即使要与他们分别,我也能享受一期一会的幸运。

做自媒体的小陈
“自媒体带给我的不只是‘热度’‘流量’,还有如何对标优秀群体、接受当下失利、建立利他思维等”
就像某平台的slogan--“记录美好生活”所说,我刚开始发作品的其实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只是分享一些日常和照片,后来发着发着,便渐渐有了一些热度。在尝到“甜头”后,我才算真正决定深入了解自媒体,从思考自己适合的垂直领域、研究不同拍摄角度的构图、对比不同设备拍出的不同效果、寻找不同场景的服装搭配,到文案打磨、照片排版、视频剪辑……再到在学习爆款逻辑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特色,我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看见。这也成了我在课程训练之余生活的一部分,自媒体带给我的不只是“热度”“流量”,还有如何对标优秀群体、接受当下失利、建立利他思维等,在时间管理冲突、不能得到及时反馈、活动时上下游对接不畅等各种情况的磨炼下,也形成了一个更自洽的我。
我也不确定我会在自媒体的道路上走多久,但是现在能在学习训练之余,在这条路上思考、收获,就是我当下的“美好生活”。

寻觅食堂美食的小李
“每一次举起相机,不再只是为了评价味道,更像是收集散落在食堂角落里的微光,找寻那些被日常忽略的善意与活力”
作为一个在校园里穿梭寻觅的“美食观察员”,食堂美食博主角色的开始是朋友们对于我“发现宝藏”能力的认可,它带来的不只是新消息的提醒红点,更让我学会放慢脚步,去留意打菜叔叔专注的眼神,去倾听阿姨清扫时轻哼的小调,去发现身边同学吃饭时放松的神情。每一次举起相机,不再只是为了评价味道,更像是收集散落在食堂角落里的微光,找寻那些被日常忽略的善意与活力。我们总埋首于实验与课题,常常忽略了舌尖也能传递简单的幸福。就像食堂那碗冒着热气的杂粮面,它没有繁复的工艺,却用醇厚的温度和天然的香气,悄然放松紧绷的感官。童话的篇章里,珍贵的魔法不只在城堡的盛宴,也散落在平常的温暖角落中。无论窗外是晴空还是细雨,不妨走进这方小小的食堂天地。用心去发现窗口后的匠心,去感受食物传递的温度。试着欣赏和体验一餐一饭的诚意,才能更真切地拥抱北体生活的丰盈与美好。毕竟,温暖了胃,往往也就熨帖了心。

喜欢骑攀爬自行车的宝瑞
“可以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做到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把危险的不确定性变成能力范围内的安全与稳定,这种转变总让我心跳加速并感到无法言说的欣喜”
喜欢微妙的平衡感,喜欢在车上慢慢拓展自己的边界。攀爬自行车(Biketrial),一项于20世纪70年代由障碍摩托车演变而来的运动填充了我大学生活相当多的时光。不同于进入奥运会的小轮车,攀爬车的动作更加静态、克制。可以反复练习一个动作,做到之前无法做到的事情,把危险的不确定性变成能力范围内的安全与稳定,这种转变总让我心跳加速感到无法言说的欣喜。当然这项运动也有让人戴上痛苦面具的方面,比如车经常会出现一些奇奇怪怪的毛病,车辆的特殊性导致没有店铺能修理,就只能自己被迫成为专项修理工,一起玩车的朋友经常含泪开玩笑说“你再修下去,修车时间和练车时间差不多就一样长了哦”。

总说圆满是攀上高峰时的万众瞩目
是勋章缀满衣襟的荣光
可“成功”的定义
从来不止这一种书写
平凡日常中,点点星光正悄然绽放:
在图书馆专注的凝眸里
在拂过球场的微风中
在深夜宿舍畅快的笑谈里
……
这些认真对待生活的细碎瞬间
都足以点亮一段时光
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你
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美好
那些为热爱默默付出的日夜
那些在平凡里守住的真诚与热忱
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愿热爱引领我们
永远在路上!
北体官微|2025176期
素材来源|充满热爱的北体人
素材整理|向美烨、郭昊岩
文案撰写|石云峰、向美烨、郭昊岩
监制校对|卢 雪、赵昕然
责任编辑|石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