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的千古之谜,如何讲给孩子听?近日,2025东城原创剧目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在南锣剧场精彩上演。除该剧外,在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支持下,其余5部2025东城原创剧目——音乐剧《麋鹿世家》、话剧《大戏法》《欢迎下次光临》《问骨》及《六重奏》也将陆续上演。
三星堆“活”进儿童剧
用童趣链接古今文明
说到三星堆,您会想到什么?是一件件震惊寰宇、精美绝伦的三星堆文物,还是其中一个个神秘的未解之谜?三星堆的文物们也万分迫切地想知道关于自身的谜底,尤其是陶人“小泥巴”……国庆中秋假期,2025东城原创剧目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在南锣剧场精彩上演,为孩子们打开了解三星堆文明的趣味之门。
该剧由北京儿童艺术剧院与大麦酷小麦联合出品,以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为创作原点。剧中,以陶人“小泥巴”为首的三星堆文物们集体出动,寻找自称知晓一切答案的五年级女孩夏多多,围绕青铜神树、纵目面具等文物的未解之谜展开戏剧故事。
“做儿童剧,不能胡编乱造一个‘有可能’的故事。”该剧导演王泽直言。回望创作,他与团队耗时数月思考“三星堆是谁创造的”“器物对孩子意味着什么”,最终将答案聚焦 “中国人的创造力”,链接3000年前古蜀人与当下中国人的智慧。
6部作品接力登场
《欢迎下次光临》聚焦全球议题
包括儿童剧《“谜”人的三星堆》在内,今年共有6部戏剧入选2025东城原创剧目,并将陆续与观众见面。其中,话剧《欢迎下次光临》10月10日至12日在国话先锋剧场演出。
在此前举办的主创交流沙龙及剧本朗读会活动中,剧中人物律师王兰、外甥林木森、实习记者程笑,以及自称项遇清女儿的赵涵齐聚一堂,各怀心思的人物关系与紧张的戏剧冲突,在演员的朗读中生动呈现。活动现场,观众还化身剧中人物进行朗读,分享了对所扮演角色的理解,让同一个角色呈现出丰富的可能性。
“本剧前半部分是一个妙趣横生的关于遗产争夺的故事,后半部分会逐渐剥开表象,过渡到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议题。我们希望观众在笑声过后进入追问,在得到答案之后再回归思考,进而完成一个高质量的观演过程。”话剧《欢迎下次光临》编剧王人凡介绍。演出过程中,主创团队将在舞台上结合演员表演加入光影、色彩,甚至戏曲等多重元素,突出剧场艺术的在场感,让内容更为饱满、让演出更加好看。
民营剧团借力东城扶持
10年深耕铸就原创口碑
话剧《欢迎下次光临》的出品方北京萍踪云影影像有限公司,是东城戏剧生态中的“老面孔”。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旗下品牌“戏剧公社”集结了一批一线创作人才,十年间坚持原创,推出多部口碑佳作。
从民国系列三部曲《项链》《爱有来处》《不翼而飞》,到现实题材话剧《桃源里》、独角戏《游移的月亮》,其作品以原创音乐动听、剧本情节细腻、舞台呈现扎实著称,多次受邀亮相大戏东望・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等国内知名戏剧活动,积累了稳定的观众群体。
对于东城原创剧目的扶持,主创团队纷纷表示认可。王人凡提到,东城文化艺术基金不仅提供资金支持,还为剧目对接剧场资源、媒体渠道与宣传平台;“东城原创剧目”的招牌更是作品品质的保证,能有效助推观众走进剧场,对民营剧团意义重大。
制作人董小纬也表示,这是团队第六次入围东城原创剧目。“作为深耕市场的民营剧团,我们最盼着戏能多演、被更多人看到。东城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为我们搭建了剧目与观众之间的桥梁。”
构建一流戏剧产业生态链
擦亮“戏剧之城”名片
作为“戏剧之城”,东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戏剧资源禀赋与成熟的产业生态。近年来,东城区以“崇文争先”战略为核心指引,将“戏剧之城”建设纳入区域文化发展重点规划,通过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资金、场地、人才等方面为戏剧产业提供保障。
经过多年深耕,东城区已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聚集了一批高水准戏剧机构和人才,打造了丰富的戏剧品牌活动,构建起涵盖人才培养、剧目创作、戏剧演出、国际交流的全国一流戏剧产业生态链。
在助推戏剧产业发展的同时,东城区一直致力于推动原创剧目孵化。2016年以来,东城区已推出70部市场票房与社会反响双佳的原创作品,不仅为戏剧人才提供了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更持续为东城戏剧注入新文化、新活力、新能量,让“大戏看北京,好戏在东城”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更多原创剧目陆续上演,东城区将继续以戏剧为纽带,链接古今文化、融合多元题材,为观众带来更多高质量的艺术体验,让“戏剧之城”进一步成为展现区域文化魅力的重要名片。
文字:李滢
图片:区文促中心 北京儿童艺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