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张嘴吃饭时,耳朵前面“咔哒”响了一声?或打哈欠时,脸颊两侧又酸又疼,甚至张不开嘴?这些不适很可能与我们口腔里一个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部位有关——颞下颌关节。今天,北京世纪坛医院口腔科医生就来聊聊颞下颌关节及相关口腔疾病,教您如何科学守护口腔的“灵活枢纽”。
颞下颌关节,简称“TMJ”,是连接我们下颌骨和颅骨(颞骨)的关节,位于耳朵前方,左右各一个,就像一对“灵活的铰链”。吃饭咀嚼、说话发音、打哈欠、张嘴闭嘴......几乎所有口腔活动,都离不开它的协调工作。
生活中,很多人出现的“耳前疼痛、张嘴弹响、张口受限”,大多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简称 TMD)引起的。它不是单一一种病,而是一组围绕颞下颌关节的功能紊乱或结构异常的疾病统称,在20-40岁人群中尤其常见,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疼痛:耳朵前方、脸颊两侧或下颌部位疼痛,咀嚼、说话、张嘴时疼痛加重,甚至会牵扯到太阳穴、脖子或肩膀。
弹响/摩擦音:张嘴或闭嘴时,关节处发出“咔哒”“咯吱” 的响声,有时自己能听到,别人靠近也能察觉。
张口受限:张嘴时感觉“卡住了”,张不开太大(正常成年人张口能放进3根手指,若只能放进1-2根,可能存在受限),或者张嘴时下颌偏向一侧。
其他不适:可能伴随头晕、耳鸣、牙齿咬合时感觉“不对位”,甚至夜间磨牙加重。
TMD的病因较复杂,往往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常见诱因包括:
不良习惯:长期偏侧咀嚼(比如总用一侧牙齿嚼东西)、经常嚼硬东西(如坚果壳、槟榔、硬糖)、长时间张口(如打哈欠不控制、牙医操作时间过长)、夜间磨牙或紧咬牙。
精神压力:焦虑、紧张、压力大时,人容易不自觉地“咬牙”,导致关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慢慢出现损伤
咬合问题:牙齿排列不齐(如龅牙、地包天)、缺牙后没及时修复(导致两侧咀嚼受力不均)、补牙/镶牙后咬合过高、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引起的咬合异常等,都会让关节承受额外压力。
外伤或受凉:下巴被撞击、摔倒时磕到下颌,或关节处长期受凉(夏天长期吹冷空调、冬天骑车不戴口罩),也可能诱发紊乱。
颞下颌关节的健康和口腔整体状况密切相关。很多常见的口腔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间接“连累”关节,诱发或加重TMD。
1.龋齿(蛀牙):坏牙不补,关节“背锅”
如牙齿发生蛀牙,尤其是后牙(磨牙),会导致牙齿缺损、疼痛,让人不自觉地避开坏牙咀嚼,形成“偏侧咀嚼”习惯。长期下来,两侧关节受力不均,就会引发关节紊乱。
2.牙周炎:牙龈萎缩,咬合“失衡”
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红肿、出血、牙槽骨吸收,牙齿慢慢松动、移位。牙齿位置变了,咬合关系就会“错乱”,颞下颌关节为了适应新的咬合,会被迫调整运动方式,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疼痛、弹响。
3.牙齿缺失:“空位”让关节“加班”
缺牙后如长期不镶牙或种牙,导致邻牙倾斜、咬合错乱,颞下颌关节为了 “迁就”异常咬合,会长期处于偏移、紧张的运动状态,可能逐渐出现疼痛、弹响,压力会转移到另一侧。关节长期“一边忙、一边闲”,易出现劳损,进而引发TMD。
4. 智齿:“错位生长”拖垮关节
智齿(口腔最后一颗磨牙,通常17-26岁萌出)若生长位置不正(如倾斜、水平萌出)或完全无法正常萌出(即阻生齿),是诱发TMD的常见“隐形杀手”。
一方面,错位智齿会直接干扰正常咬合;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反复炎症(如智齿冠周炎),炎症会扩散到关节周围的肌肉(如咬肌、颞肌),导致肌肉痉挛、僵硬,进一步加重颞下颌关节负担。
因此,若发现智齿位置不正、反复发炎,或已影响咬合,通常建议及时拔除,避免长期损伤关节。
不管您是已出现轻微不适,还是想提前科学预防,做好这几点都很重要:
1.改正不良习惯
吃饭时双侧咀嚼,不要长期用一侧;少吃硬、韧的食物(如坚果、牛肉干、硬糖),避免张口啃苹果、玉米;打哈欠时用手轻轻托住下巴,避免张太大;睡前别咬东西(如咬笔、咬指甲),如果有夜间磨牙,可咨询医生戴 “磨牙垫”。
2.缓解关节压力
精神紧张时,多做深呼吸、热敷(用温热毛巾敷耳朵前方关节处,每次10-15 分钟,每天2-3 次),放松肌肉;说话、唱歌时避免长时间大声,减少关节负担。
3.维护口腔健康
定期看牙医(每半年至1年),及时治疗龋齿、牙周炎,缺牙后尽早修复(镶牙、种牙);每天认真刷牙、用牙线,保持口腔清洁,减少口腔疾病风险。
4.出现不适别硬扛
如已经有疼痛、弹响等症状,别自己揉按或“忍一忍”,及时到口腔科(尤其是“颞下颌关节专科”)就诊。医生会通过临床检查、关节CT及核磁共振检查等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1.保守治疗(适合大多数轻度、中度患者)
物理治疗:热敷、冷敷(急性期疼痛用冷敷,慢性期用热敷)、超声波、激光治疗,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医生可能开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或在关节处注射药物(如透明质酸),减轻炎症;
咬合调整:如果是咬合问题导致的,可能需要戴“咬合垫”(类似牙套),调整咬合关系,让关节休息;严重的咬合不齐,可能需要正畸治疗。
2.手术治疗(适合重度、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如关节出现严重结构问题(如关节盘穿孔、关节骨破坏),保守治疗无效,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比如关节镜手术(微创,创伤小)、开放性手术(修复关节结构)。
3.相关口腔疾病的治疗
龋齿:补牙(浅龋)或根管治疗(深龋),恢复牙齿形态和咀嚼功能;
牙周炎:洗牙(清除牙结石)+牙周刮治,严重时需要手术,控制炎症,防止牙齿松动;
牙齿缺失:根据情况选择活动假牙、牙冠或种植牙修复缺失牙,恢复正常咬合。
位置不正的智齿:通过微创拔牙术拔除,术后配合消炎护理,消除咬合干扰和炎症隐患,帮助关节恢复正常受力。
颞下颌关节就像口腔的“灵活枢纽”,一旦出问题,会直接影响吃饭、说话,甚至生活质量,它的健康和龋齿、牙周炎、牙齿缺失等口腔问题紧密相关。日常生活中,建议少嚼硬东西、双侧交替咀嚼、保持口腔清洁,如出现耳前疼痛、张嘴弹响别硬扛,及时找口腔专科医生检查。
守护好颞下颌关节,才能让我们“想吃就吃、想说就说”,拥有健康灵活的口腔!
来源:口腔科
作者:李晓星
荐稿:余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