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惑之年李卓群:在传统深处寻找当代回响
2025-10-20 12:26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25年10月19日,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导演李卓群,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古人云:“四十而不惑”。对于这位早已在中国戏曲界掀起阵阵新风,以其独特的艺术触觉横跨多个剧种,被誉为“戏曲界弄潮儿”的女性导演而言,“不惑”二字,绝非意味着探索的止步,而是象征着一种更为澄澈、坚定与从容的艺术自觉。站在人生的新节点上,回望来路,她的艺术足迹,本身就是一部关于坚守、破局与创新的生动戏剧。

一、初露锋芒:从才女到名导的淬炼

介绍李卓群,离不开“学院派”与“创新者”这两个看似矛盾却又在她身上完美融合的标签。她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深厚的学院教育为她打下了坚实的传统基础。然而,与许多沉溺于传统范式的同行不同,李卓群从创作生涯的一开始,就展现出对当代剧场语汇的敏锐感知和强烈的表达欲。

她并非那种墨守成规的继承者,而更像一位手持传统密钥,试图打开现代观众心门的“翻译家”与“建筑师”。早在学生时期及初入剧院之时,她便显露出对剧本文学性的极高要求和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度挖掘能力。她深知,京剧乃至所有传统戏曲的生命力,不在于将其供奉于神坛,而在于让它与每一个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正是这种清醒的认知,让她在北京京剧院这片既充满深厚底蕴又亟待新风吹拂的土壤上,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开启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之路。

二、深耕京华:新古典主义美学的构建与实践

进入北京京剧院工作后,李卓群如同一尾灵动的鱼,既游弋于传统的深水区,又不断跃出水面,呼吸新鲜的空气。她导演的一系列作品,不仅数量可观,更重要的是,每一部都带有鲜明的“李卓群印记”,共同构筑了她所倡导的“新古典主义”戏曲美学。

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她的创作脉络:

开山之作与风格确立:《惜·姣》无疑是李卓群的里程碑式作品。她将《水浒传》中阎惜姣这个传统意义上的“淫妇”符号,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复杂女性。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调整、细腻的心理刻画和极具现代感的舞台处理,她为这个古老的故事注入了人性的温度与当代的思辨。此剧一炮而红,奠定了她作品“小剧场、大内涵;老故事、新视角”的基调。

“人”的再发现:紧接着,《碾玉观音》、《春日宴》等作品,延续并深化了这一路径。她始终将“人”置于创作的核心,执着于在古典文本中探寻与现代人相通的情感与困境。《碾玉观音》中跨越生死的痴恋,《春日宴》中知识分子的宦海浮沉与人性挣扎,都被她刻画得入木三分。

制作升级与视野拓展:随着经验的积累,李卓群开始驾驭更大体量的制作。如《大宅门》的京剧改编,她成功地将一部国民级的影视IP转化为舞台上的京剧语言,既保留了原作的精气神,又充分发挥了戏曲的写意与程式之美,证明了传统戏曲完全有能力讲述近现代的故事,并赢得市场的热烈反响。《好汉武松》等作品则展现了她对武侠题材和男性英雄叙事的把控能力,风格硬朗,节奏紧凑,拓宽了她的创作光谱。

这一系列剧目梳理下来,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主线:李卓群始终在做的,是“激活”传统。她以导演为中心,整合一流的编剧、唱腔设计、舞美和演员,像制作一部精密又充满情感的“戏曲电影”一样,打磨每一处细节,追求文学性、戏剧性、音乐性和视觉性的高度统一,使古老的京剧呈现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既让老戏迷感到韵味犹存,又让年轻观众觉得惊艳不已。

三、战略支点:南京工作室的创立与愿景

在深耕北京京剧院这一艺术大本营的同时,李卓群以其前瞻性的艺术视野,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战略布局——在南京创建个人工作室。这并非一次简单的异地办公,而是标志着她从一位杰出的剧目导演,向一个具有品牌影响力的艺术创作主体的重要跨越。

李卓群南京工作室的定位,超越了个人工作室的范畴,更像一个区域性的创作中心和跨界艺术实验室。其主要使命包括:

江南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南京及长三角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戏曲资源(如昆曲、越剧、锡剧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工作室的建立,使她能够更近距离、更深入地接触和研究这些资源,为创作注入新的灵感。这与她后续执导桂剧、越剧等地方戏的探索形成了战略呼应。

项目孵化的独立平台: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工作室为她提供了更灵活、自主的创作空间。它可以独立运作项目,从创意孵化、资金筹措到制作推广,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这对于实践她那些可能更具实验性、前瞻性的艺术构想至关重要。

人才聚合的枢纽:凭借李卓群的个人号召力,工作室能够吸引长三角地区的优秀青年编剧、导演、舞美设计和演员,形成“艺术创作共同体”,打破院团和地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

这一布局,与她多元化的艺术探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她“不惑之年”艺术版图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一环,预示着未来更多元、更深入的艺术创造可能。

四、跨界无界:艺术风格的多元绽放

李卓群的艺术成就,远不止于京剧一方天地。她的“不惑”,或许正体现在她早已突破了剧种的“围墙”,在更广阔的艺术疆域里自由驰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正是她工作精神与艺术风格最淋漓尽致的体现。

1.艺术风格:新古典主义的极致美学

李卓群的作品,无论何种剧种,都拥有一种高度统一且辨识度极高的美学风格。她追求“戏好看,情动人,理不俗”。具体而言:

文学为本:她极度重视剧本的文学质量,台词凝练富有诗意,结构精巧如悬疑小说,节奏明快符合现代观赏习惯。

视觉革新:她的舞台视觉绝非简单的“一桌二椅”,而是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灯光、服装、化妆、道具都极具设计感和符号性,色彩运用大胆而和谐,营造出强烈的电影镜头感和氛围美学。

情感浓度:她擅长营造极致的情感冲突,将人物置于命运的悬崖边,进行细腻的心理解剖,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

现代语汇:在不破坏戏曲本体韵味的前提下,巧妙融入现代舞蹈、音乐、多媒体等元素,使整体呈现既古典又时尚。

2.工作精神:戏比天大的“拼命三娘”

在同行与合作者眼中,李卓群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她事无巨细,对艺术有着近乎偏执的完美主义追求。从剧本的一字一句,到演员的一颦一笑,再到舞台上一束光的角度,她都要反复推敲。这种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以及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执行力,是她能够将一个个复杂的创意构想最终完美落地为舞台精品的根本保证。

3.多元探索:打通剧种壁垒的“通才”

她的跨界,并非浅尝辄止的玩票,而是深度的融合与创造。其中,音乐剧《金风玉露》堪称其跨界实践的典范之作。

音乐剧《金风玉露》:这部由她编剧并执导的作品,入选中国文联重点创作目录,是其艺术理念的集大成体现。该剧以1917年北京湖广会馆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京剧戏班武生的“夜奔”传奇。李卓群在其中巧妙地将昆笛、京胡、琵琶等戏曲音乐与摇滚、摇摆乐等现代音乐形式熔于一炉,舞蹈编排亦兼顾古典身韵与现代表达。最令人称道的是,她将演出直接置于历史文物湖广会馆之中,实现了沉浸式剧场理念与文保空间的完美结合,运用对仗工整的对联与阴影投影等手法,创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独特观剧体验。《金风玉露》的成功,充分证明了她将戏曲美学精髓无缝植入其他舞台艺术形式的能力,为中文原创音乐剧开辟了一条充满东方意蕴的道路。

桂剧《破阵曲》:她深入地方剧种,并非简单地“指导”,而是尊重并挖掘桂剧的本体特色,用其独特的导演手法为其赋能,使其在保持地方韵味的同时,焕发出全新的舞台生命力,为地方戏曲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范本。

越剧《云水渡》:李卓群导演的越剧作品《云水渡》由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打造,于2020年12月在百花剧场首演。该剧被认为“迈出了女子越剧演绎现代题材的重要一步”,在音乐、舞蹈、舞美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既保留了越剧的传统韵味,又展现出都市气质。她的跨界实践,证明了其美学体系和方法论具备普适性。她像一个高明的“诊断师”和“设计师”,能够精准地把脉不同剧种的特质,并用一套行之有效的现代剧场方法,激发出它们最深层的魅力。

这种多元探索,反过来也滋养了她的京剧创作,让她能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手段反哺京剧,形成了良性循环。

五、不惑新篇:未来的期待与祝福

步入不惑之年,对于李卓群而言,是一个总结,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她的艺术道路,已然清晰而坚定。对于她的未来,我们充满期待与祝福。

展望一:美学体系的深化与成熟。我们有理由相信,李卓群会继续深化其“新古典主义”的美学追求。她可能会在更宏大的历史叙事、更复杂的哲学命题上进行探索,创作出更具史诗气质和思想深度的作品,从“好看”迈向“伟大”。

展望二:国际视野的进一步拓展。随着其作品影响力的扩大,她完全有能力成为中国戏曲“走出去”的杰出代表。用世界都能读懂又极具中国神韵的剧场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舞台为东方美学而倾倒,这将是她的时代使命与巨大机遇。

展望三:薪火相传,提携后进。作为一位成功的女性导演,她的经验与理念是宝贵的财富。未来,她或许会在教学、培养青年导演和演员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将她的“方法论”和“艺术观”传承下去,为戏曲事业的未来发展播撒更多的种子。

展望四: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在AI、VR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向敢于尝鲜的李卓群,很可能成为将前沿科技与古典戏曲进行深度融合的先行者,探索戏曲在虚拟空间、沉浸式观演等领域的全新可能。

不惑之年的李卓群,眼神依旧清澈,内心愈发强大。她的“不惑”,是洞悉了艺术规律后的从容,是找到了自我道路后的坚定。她已用过去的二十年证明,传统不是枷锁,而是翅膀;剧种不是界限,而是色彩。

衷心祝福李卓群导演,在人生的盛年,在艺术的黄金时期,继续以她那份不变的赤子之心与超凡的才情胆识,在中国戏曲的星空中,划出更为璀璨耀眼的光芒。她的不惑之年,必将是其艺术生命又一次华彩绽放的起点。前路漫漫,艺海无涯,我们期待着她的下一部作品,下一个奇迹。


作者:

晋化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