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日前公布了本年度学生竞赛的获奖名单。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学生团队获得了综合设计类、分析与规划类、研究类3个类别的5个奖项,显示了其在专业设计、生态研究、跨学科协作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据悉,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学生竞赛是国际风景园林领域的权威赛事之一,覆盖设计、规划、分析、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旨在发掘全球范围内具有创新性、可持续性与环境敏感性的学生作品。
据了解,这一赛事具有严格的评审标准,每年从全球数千份参赛作品中筛选获奖作品本届竞赛分8大类别,有34项作品获奖。
由该院本科生主持的一支参赛队伍获得了综合设计类荣誉奖。团队中有5名本科生。成员是袁业泓(北京建筑大学双培)、林鹭怡、李怡霖、曲婉琳、宋美昕、唐子尧、张曦、李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指导教师为李雄、戈晓宇、段威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attKondolf。为应对加州中央谷地的地下水流失与廊道破碎问题,团队聚焦生态廊桥的恢复,构建了人-自然共修复体系。先以辅助坝体与柳树林作为栖息地、帮助海狸定居,借助海狸改造生态系统并重连廊道。后引入低影响的亭廊、漂浮栈道和自然教育民宿以支持生态旅游,为广泛推广提供了可复制的模式。

王向荣、徐昉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了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周奕欣、倪婧媛、余瑾、刘微(福建理工大学)均为本科生。他们通过将传统夏威夷水利体系融入现代生态设计,以恢复瓦胡岛的高地、农业与海岸景观。项目整合了再造林、分散式废水再利用与多功能鱼塘缓冲带等手段,以恢复水文健康、生物多样性与文化遗产。其模式展示了将文化智慧与生态修复整体整合以维系岛屿环境的探索。

由戈晓宇、李頔(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了研究类荣誉奖。团队成员有刘思瑶、李紫萌、兰雨萌、汶宣彤、于静思(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袁艺菲(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们完成的项目,采用随机森林分析对北京的城市公园环带进行量化,评估景观指标与绿地属性对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温驱动的能耗减少在碳效益中占主导地位。在他们提出的绿地优化情景下,总碳减排潜力预计提升11.2%。该项目为城市绿地在碳管理与气候韧性方面的优化提供了支持。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常被迫依赖保护区内资源以维持生计,这增加了其脆弱性,尤其在保护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存的地区。获得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的团队,以位于恒河三角洲的孙德尔本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为对象,直面频繁的洪水与老虎袭击严重影响居民生计与安全的挑战。他们完成的项目,旨在通过推广可持续农业实践、改善土地生态健康、应对洪水风险并间接减少人虎冲突,建立人类需求与野生动物保护之间的和谐平衡与良性循环。团队的指导教师是在李方正以及蒋帅(重庆大学)、张苏卉(上海大学)。成员有于腾飞(重庆大学)、孙杨炀、占秭瑞(上海大学)、李菁菁、许益恺、冯淑贤、朱秋蕙、李麟阁、张浩然。

获得分析与规划类荣誉奖的作品是《五大湖之心》。学生们以连接休伦湖与伊利湖的圣克莱尔湖为中心,针对关键的上游与下游节点展开治理。上游采用“农田—湿地—河流”系统,借助生态农业、河道重塑与湿地过滤来控制氮、磷污染;下游则采用“工业建筑—阶梯净化池—水体”系统,通过绿色改造、湿地与先进过滤技术减少工业污染物。这些互联系统形成闭环,加速水流、恢复生态韧性并改善湖泊水质。在张宇、诸葛桦莹、陈静(哈佛大学)指导下,团队成员有刘青原(合肥工业大学)、洪子淇(苏州大学)、柴思敏(重庆交通大学)、祝格格(西安工程大学)、张笑丽、王湘怡(香港大学)完成了这个项目。(铁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