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创新研修用“可视化”路径破解项目式学习落地难题
2025-11-16 20:2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11月12日,北京市小学教学干部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设计实施与优化能力提升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北京教育学院举行。该研修班创新构建了涵盖“问题设计、目标厘定、资源整合、评价反思、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六大模块的循证教学体系,并创新“起点笑脸-终点大拇指”可视化评价机制,清晰追踪学员认知进阶轨迹,为破解项目式学习落地难的困境,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实施路径。

研修班自3月5日启动,历时8个月,覆盖全市16区32名教学干部。项目负责人、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胡佳怡在结业汇报中,系统阐释了项目如何助力一线教学管理者破解难题的探索与经验。她指出,项目的启动响应了2022年版新课标中“用10%的课时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明确要求,旨在系统破解学校在项目式学习实施与优化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胡佳怡介绍,研修班严格遵循建构主义理论,以学员已有的丰富管理经验为起点,采用以“P-E-E-R-S”模式(基于问题-经验建构-回归情境-认知进阶-策略生成)为核心的混合式学习路径。她特别指出,研修通过案例剖析、真实情境体验、小组合作、“世界咖啡”等多种方式,激发学员的高阶思维,实现从“记忆、理解、应用”到“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跃升。最终,项目总结形成《项目学习方案汇编》《我与项目式学习》心得集、过程性学习记录与研修简报等一系列物化成果,为学员返校实践提供了丰富的“工具箱”与“案例库”。

清华附中房山学校书记辛峰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发言,介绍了研修班为一线管理者带来的深刻改变。她坦言,虽深知项目式学习的价值,但最初对如何在校内有效实施仍存有疑虑。历经8个月的系统研修,她实现了从“迷茫”到“颇有底气与自信”的显著转变。她更将所学迅速转化为行动,在校内率先构建“顶层设计、课堂落地、评价创新”三位一体的项目式学习推进体系,依托集团优势整合资源,在美术、科学、英语等学科展开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初步见证了项目式学习为师生带来的“双向赋能”。

教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的专题讲座,则从国家战略层面为学员们夯实了信念根基。她以广阔的视野,深刻阐述了教育家精神与教师队伍建设的时代价值,强调教师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是科技强国与人才强国的核心支撑。她的讲述,让学员们深刻认识到,推进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改革,不仅是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切实行动。

(采写:张秋颖;主办方供图;编辑:邓丽;复审:李继君;核发:冉阳)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