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官理旧账”成为责任自觉
2025-11-17 12:1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一张蓝图绘到底”是党员干部履职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牢记一个道理,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当然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同时也要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强调要批评和纠正“新官不理旧账”的政绩观偏差。既当“新官”,更要善理“旧账”。“新官理旧账”从来不是分外之务,而是分内之责,必须成为干部的责任自觉与思想共识。

“新官理旧账”既考验责任担当,更彰显干事格局。干部要清醒认识自身任期有年限但发展无限,一个地方或部门的发展是接续奋斗的“接力跑”,绝非“一任领导一摊事”的片段式演绎,严格遵循“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求,对城市治理、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推进等延续性工作,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确保前任规划落地见效、发展进程不被中断。谨记履新接手的是推动发展的千钧重担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摒弃“只接权力不接责任、专理新账回避旧账”的错误观念,防止前任规划半途而废、遗留问题积重难返,以对事业负责、对群众尽责的态度握好发展“接力棒”。

“新官理旧账”既映照初心使命,更检验政绩成色。干部要破除对“旧账”的思想认知误区,把为人民谋福祉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杜绝“理旧账是为前任扬名、给自己惹事”的私心杂念,尤其摒弃“推倒炉灶另起火”的错误政绩观,着力在化解“旧账”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中,传递敢于负责、善于担当、为民解忧的鲜明信号。勇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将理清“旧账”作为履职“先手棋”,对前任遗留的问题不推诿、不拖延、不回避,有效化解各类遗留问题和潜在风险,为擘画新发展蓝图创造更加有利条件,以群众可感可知的“销账”效果体现政绩成色。

“新官理旧账”既锤炼实干本领,更体现工作作风。干部要充分认清事业发展中的“旧账”,本质是亟待清偿的“责任账”,理好“旧账”更是建新功,对因当年客观条件所限未破解的遗留问题,立足当下探索解决方案;对因前任畏难避责搁置的问题,摒弃怕背包袱的消极心态,坚定信心接起“烫手山芋”,啃下“硬骨头”。坚持把“旧账”清理作为锤炼本领“磨刀石”,深入基层一线摸实情、找症结、谋对策,无论是整治多年遗留的环境问题,还是化解长期积累的矛盾纠纷,都以实打实的举措破解发展梗阻、提升攻坚能力、凝聚群众信任,以过硬的本领和良好作风不断赢得群众好口碑。

“新官理旧账”既需要强化观念,更需要制度保障。各级党组织要建立“旧账”清单交接机制。明确干部岗位调整时,由前任梳理未完成项目、未兑现承诺等“旧账”,说明成因、进度及推进建议,经相关部门核验确认后移交,让“交旧账”与“理旧账”成为必答题。健全“旧账”清理考核机制。将旧账清理成效纳入考核评价内容,对高效解决“旧账”者激励,对推诿塞责者“一票否决”,破除“唯新是功”的错误导向。完善“旧账”监督问责机制。加强干部履职动态监督,对不作为乱作为导致“旧账”恶化或新增“烂账”者,无论岗位是否变动均追责,让理“旧账”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干部的接续奋斗。各级干部唯有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让“新官理旧账”成为责任自觉,既善理“旧账”补短板,又勤谋“新账”开新局,一棒接着一棒干,一程连着一程跑,锲而不舍寻求“销账”之道,方能在新征程上创造出无愧使命、不负人民的过硬业绩。


作者:

单晓东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