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眼”,一个全新的名词。
“潮眼”,一个钱塘江从来没有过的景象。
2023年11月20日,钱塘江上,确切地说在海宁市丁桥大缺口江面上,真的出现了一个梦幻般的“潮眼”。
11月20日,农历十月初八,钱塘江潮汛预报小潮汛,沿江南北两岸相关观潮点涌潮高度预告都是“无明显潮头”。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摄影爱好者,在钱塘江畔守潮拍潮已经快到第三个足年了。这三年里,拍大潮汛,也拍小潮汛。
因为喜欢拍潮,喜欢拍摄钱塘江风情,对一个月没有几天的潮汛预报“无明显潮头”的日子,心里一直存有念想:总想看看无明显潮头江面,会呈现怎样的一种风情?
11月20日,晴天,微风,适合无人机飞行拍摄。中午,我想到了“无明显潮头”的钱塘江。
下午,我开车前往丁桥新仓西的大缺口海塘。
为什么选择大缺口江面呢?
每个潮汛期,新仓西往东江面迎来的都是南潮,即潮水是由南往北奔涌的,我估计“无明显潮头”日潮水在江面潮势缺乏形式感。而从大缺口段开始潮水是由东往西行进的,“潮波”在横向江面上涌动时尽管没有浪头但可能会出现同向非常美妙的韵律感。
15时50分,我赶到了大缺口海塘。
海塘上,先我而到的三个很有经验摄友,已经向着尖山入海口方向放飞了两架无人机,另一个拿着望远镜在认真瞭望观察。摄友告诉我,远处的入海口有小潮水已起来,江面上也有一批海鸟,他们的目标是拍摄海鸟伴潮。在经过一番评估后,摄友认为远处潮水太小,海鸟伴潮飞行场景不太会出现,于是收回无人机后迅速转移地点寻找拍摄其它江景题材。
海塘上,就留下了我一个人。我想来都来了,还是静心观察看看。
我拿出无人机在海塘上做好准备工作,启动,放飞。
1000米,1500米。当无人机向着入海口飞行到1700多米的时候,无人机操控屏幕上出现了一条白线,凭感觉我知道是潮水,但细看真的很小很小。
我将无人机停在空中等待潮水,几分钟后潮水的一条白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只是“潮波”。
看来潮汛预报是正确的,确实是“无明显潮头”。但我心里很开心,因为此时我要看的要拍的就是没有潮头的“潮波”。
我跟着“潮波”开始了拍摄。“潮波”虽然没有涌潮奔涌之势,但速度还是很快。几分钟后,“潮波”从大缺口东经过大缺口西并继续往上游行进,徐徐涌动的潮水犹如正在为钱塘江初冬潮汛舞台拉开大幕,并且是一幕紧接着一幕。
无人机操控屏幕上,此刻没有潮头的江面,潮波优雅,潮姿端庄,没有往日潮势的万马齐喑,但有钱塘潮难得的一种静美的意境。
不知不觉间,无人机飞行电池到极限了,开始自动返航。
初冬时节,太阳早早地开始西下,才16时左右阳光已有夕阳的光影,江面上泛起了“金黄色”。
当时拍摄“潮波”,是一路由东往西,大都用侧逆光拍摄。返航时,无人机由西往东,顺着“金黄色”光影返回。
因为曾经当过兵,我养成了一个拍摄习惯:无人机出发,路上用心侦察。无人机返航,沿途用心捡漏。
实在是惊奇,结果在无人机返回途中,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惊喜。
钱塘江潮水是“沙水”,是土黄色的水,江底也大都是褐色土黄色滩涂。在夕阳映照下,远远地,我看到了江面上有一小块从来没有看到过的绿色水域,间或好像还伴有亮丽的黄颜色,中间又是深褐色的。于是,连忙下降飞行高度,根据拍摄需要从100米降到70米,找准时机一边飞行一边拍摄。不到半分钟,无人机就飞出了绿水区域,江面上又是一片土黄色了。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照片在电脑屏幕上完整呈现了。钱塘江江面上,式微的涌潮巧遇西下的夕阳,在万丈光芒中折射出了色彩斑斓的艳丽景象,惊艳无比。
我为钱塘江惊奇,我为钱塘潮惊艳。钱塘江上,有壮观的潮水,有美丽的“潮汐树”。但这个景象,还是第一次看到,也是第一次拍摄到,真的震撼。
我将这个钱塘江第一次发现的潮水景象,取名“潮眼”。
当天晚上,潮城“大潮网”播发《海宁惊现彩色“潮眼”!这是夕阳与钱塘涌潮的巧遇》新闻,一时间“潮眼”传遍了潮城大地。
“潮眼”,钱塘江有,在大缺口!
“潮眼”,钱塘潮有,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