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西北郊
海淀如一颗明珠
镶嵌在永定河古河道滋养的沃土之中
一场名为“山水连城”的海淀历史文物展
于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开展
带领观众走进这片土地背后的历史长卷
……

展览以海淀区出土文物为主体,依托其独特山水地理为脉络,精心遴选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约三百件(套)文物,其中不乏唐牡丹芦雁图壁画、明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罐等一级馆藏珍品,以“丰泽之地 远古家园”“蓟北门户 军镇边邑”“国都别苑 神皋佳丽”“京郊胜域 匠心天成”四大篇章为脉络,融合MR沉浸体验、AI数字人导览等现代科技,多维度展现海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水土丰泽处文明初萌
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形如海湾,自古被誉为“北京湾”。而海淀,正是这片平原上的生态高地。永定河裹挟着黄土高原的肥沃泥土,在此冲积成扇,形成水网密布、泉眼密布的丰饶之地。“水所聚曰淀”,海淀之名,或许正源于此。
展览开篇
将观众带入遥远的新石器时代
这也是人类活动
在海淀最早可追溯的时期
1956年在北京大学校园内出土的一件双面刃石斧,静静陈列于灯光下。这件打磨精良的工具,一端为锋利的双面刃,另一端便于持握,是海淀先民开拓家园的重要实证。

一旁是1997年在北大理科楼群施工中发现的石磨盘与石磨棒。这些谷物加工工具,见证了北方先民以粟、黍为主食的农业生活,也揭示了更精细的谷物加工方式——先民将粟、黍置于磨盘,以石棒碾压去壳,进而磨粉烹食。

新石器时代的海淀
已从采集走向农耕
聚落渐成,部落兴起
文明的曙光在此点亮
海淀燕园、白家疃、清河、
中关村等地出土的细石器和磨制石器
无声诉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生机
古道要冲见证民族交融
到了商周秦汉,海淀的地理位置愈发凸显。它地处古蓟城西北郊,是连接中原农耕区与北方游牧区的交通孔道。金元以前,自蓟城北出居庸关的第一站便是“海店”,商旅云集,兵马频仍。


这一单元中,战国的陶罐纹饰古朴,弦纹流畅,篦纹深划,见证了轮制陶艺的进步。西周的青铜夔凤纹甗,巧妙融合甑、鬲功能,器身装饰神秘的夔凤纹,展现高超铸造技艺。燕国盛行的“明刀”币,刀面符号形似日月,窖藏的大量发现,见证战国时期频繁的经济往来。


至汉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而筑的清河古城遗址,以及规模宏大的上地汉墓群,共同印证了海淀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出土的铁质农具与兵器,反映了冶铁技术的进步;彩绘陶壶云气缭绕,灰陶谷仓罐象征“仓廪实而知礼节”;“长天无极”瓦当则寄托了汉代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魏晋风潮下,海淀八里庄曹魏墓出土的带“正始五年”铭文的铜弩机,不仅以“物勒工名”制度见证了古代质量管理,更生动展现了幽州作为边防要塞的军事地位。

唐代王公淑墓出土的
《牡丹芦雁图》壁画
被誉为“镇馆之宝”

壁画全长2.9米,高1.56米,以通景式构图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中央牡丹枝繁叶茂,姿态雍容;芦雁悠然栖息其间,栩栩如生;彩蝶翩跹飞舞,为画面平添灵动之气;两侧点缀的秋葵与百合,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寄托。
“这件作品在唐代艺术史上具有独特价值。随着晚唐时期表现庄园生活等题材的壁画逐渐减少,花鸟题材的壁画日益增多,但如这般尺幅宏大的花鸟壁画实属罕见,尤其在北京地区更是凤毛麟角,其历史与艺术价值不言而喻。”讲解员介绍。

为让观众深入领略这幅壁画的艺术魅力,展区特别设置了多媒体互动装置。观众可通过触摸屏细细品读画中每一个细节——从牡丹的层层花瓣到芦雁的纤细羽毛,在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交融中,感受大唐盛世的审美情趣与文化气象。
都下宝地孕育园林文化
在辽金元明时期,北京崛起为政治中心,海淀以其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毗邻都城的区位优势,成为构筑离宫别苑的理想之地。金代《明昌遗事》始列“燕山八景”,其中“玉泉垂虹”便是海淀标志性景观。

这一时期的海淀,不仅宗教文化兴盛,寺庙林立,更孕育出了许多著名的私家园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辽代开始,海淀地区的宗教活动日益频繁,寺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清水院(大觉寺)、潭水院(香山寺)等古刹名园,不仅风景秀丽,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金代南辛庄墓葬出土的定窑系白瓷令人叹为观止:白釉瓜棱执壶造型精巧,白釉刻莲纹洗清新雅致,白釉鸳鸯荷莲纹菊瓣盘印花清晰如浮雕。成套的白瓷小罐置于妆奁,与黑釉茶盏、盏托一同,再现了宋金时期士大夫阶层优雅的日常生活与审美趣味。


明代海淀的文物遗存尤为丰富,瓷器工艺达到新高。1985年出土的明成化“青花携琴访友图罐”,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入画,构图舒朗,青花淡雅,是成化官窑的标准器。


三山五园成就匠心巅峰
清代是海淀皇家园林建设的鼎盛时期。依托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三山”,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颐和园)“五园”建成,海淀成为清代的第二政治中心。皇家园林的营建不仅带动了水利工程的发展,如乾隆时期修建的引水石槽等设施,也促进了宫廷工艺的集大成。

清代文物以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寓意吉祥的纹饰著称。乾隆时期的青玉雕事事如意纹摆件、青花太平有象尊、粉彩九桃纹天球瓶纹样繁复、寓意吉祥,体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取向。


金银器、玉器、瓷器等门类更是极尽工巧。无论是嵌宝石金凤簪、翡翠朝珠,还是白玉带皮扳指,均选用珍贵材质,结合捶揲、累丝、镶嵌等多种技法,展现出宫廷艺术的高华气韵。1962年于德胜门外小西天黑舍里氏墓出土的累丝嵌珠石“喜事连连”金簪,以蜘蛛、柿子、荷叶等纹样组合成趣,寓意吉祥,制作细腻灵动,是清代金银细工的典型代表。



在现存“三山五园”中,颐和园保存最为完整,其馆藏文物多属清宫旧藏。如青花粉彩仙桃蝠耳橄榄瓶,以蝙蝠衔桃为饰,取意“福寿双全”“洪福齐天”,融合造型与寓意之美。

圆明园西洋楼建筑构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汉白玉雕西洋花石构件、琉璃装饰等,虽为西洋式样,却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被誉为中西方结合“最极致的样本”。


展览尾声以《三山五园外三营地理全图》收束
全景再现了晚清海淀皇家园林与
护卫营盘、水系村落交织的盛况
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器
到明清的皇家珍玩
海淀文物展犹如一部厚重的编年史
娓娓道来这片土地从远古家园到京郊胜域的发展
那些镌刻于器物之上的匠心
是穿越时空的历史印记
当我们在器物纹理间感受岁月的温度
在山水格局中体悟文化的传承
海淀如同一颗明珠
始终映照着中华大地的光辉历程

透过这些跨越千年的文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正如展览结束语所言:“历史的发展、文脉的传承,必将会给予我们每个人深深的启迪与有益的思考。”
山水连城——海淀历史文物展
展览地点: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B2层03展厅

开放时间:10月1日起开放为期4个月试运行,期间不定时升级改造提升,展览为常设展
参观方式:无需预约,免费参观
记者:李平
编辑:李祎乔